便民健康热线: 0536-5919001 5919059
微信服务号
微信订阅号
[妇幼廉播]廉政史话——是仪
发布时间: 2023-04-23

学史以明智,鉴往而知来。潍坊历史悠久,文化璀璨,清官廉吏代代辈出,贤相名臣不胜枚举,形成了源远流长、特色鲜明的清廉文化。本期介绍“宁死不诬人”的义士---是仪。

今刀锯已在臣颈,

臣何敢为嘉隐讳,

自取夷灭,为不忠之鬼!

顾以闻知当有本末。

   —— 是仪

 

是仪(约公元170—251年),字子羽,三国时期北海营陵(今山东省昌乐县)人。是仪原本姓“氏”,郡相孔融嘲弄“氏”字是“民”字无上,建议改为“是”。仪听其言遂改之,称“是仪”。是仪在西汉、东吴两朝做官,历任东吴骑都尉、侍中、尚书仆射等职。

 

廉政思想

是仪一生崇尚真理,始终坚信“知与不知当有始末”。他宁愿屈死,不诬他人。是仪事国数十年,未尝有过错,只有兢兢业业,为国事操劳,为民事忧心。他特别忠心耿耿,对皇上勤勉,对他人恭敬,从不谈论别人的短处。《资治通鉴》将是仪列入“宁死不诬人”的义士之一。他的高风亮节,使人心悦诚服,万代景仰。

清廉故事

勤奋敬业,精忠报国

东吴孙权主政之后,尊崇儒学,渴求人才。是仪以优美的文笔被孙权看中,予以亲信任用,专门负责机密事务,拜官为骑都尉。

建安二十四年(公元220年),东吴汉昌太守吕蒙代鲁肃领兵屯陆口,上书孙权曰:“蜀荆州牧守关羽骁勇,有兼并江东之心,是吴大患。亦趁曹操北上,国内安定,速集兵突袭荆州,消灭关羽”。孙权不决,向是仪征求意见。是仪很赞同吕蒙的主张,劝孙权予以采纳,并献破敌之计。孙权大悦,即命吕蒙出兵征讨关羽,拜是仪为忠义校尉,随吕蒙一同出征。

12月,吕蒙破荆州,擒关羽,与是仪凯旋而归。平定荆州之后,东吴定都武昌,孙权封是仪为裨将军,后又封为都亭侯,任守侍中(秦始置,为丞相属官。魏晋以后,实于宰相)。孙权欲授给是仪兵权,是仪认为自己不是带兵的将才,坚决推辞,拒不接受。

黄武年间,孙权遣派是仪到皖城,与刘邵将军用诱兵之计,设计引诱曹休前来。曹休来到后,遭到惨败。回京后,是仪因功升为偏将军,负责尚书省的事务,对外总领评定官员们的成绩,兼任辞讼之事,还受命担任各位公子的老师。

黄龙元年(公元229年),东吴迁都建业,孙权封是仪为都乡侯,辅佐太子孙登镇守武昌。孙登对是仪很是尊敬,每当有事都先征询他的意见,然后再去施行。后来,是仪跟随太子回到京师建业,又被拜为侍中,并执法平诸官事,负责评定官员政绩,确定官员留用、辞退的意见,并撰写考评文书存档。

 

宁愿屈死,不诬他人

三国吴主孙权,晚年猜忌心益盛,任命中书郎吕壹任典校郎,负责监察诸官府及州郡的文书,加强对东吴官员的监督。吕壹因此作威作福,排陷无辜,诋毁大臣,借机报复有仇有怨者,群臣畏之如虎,唯恐避之不及。

赤乌元年(公元238年)的一天,吕壹诬告江夏太守刁嘉,称之诽谤国家政权,还列举了数名证人。孙权大怒,下令将刁嘉逮捕入狱,彻底追查审问。当时与刁嘉一起的人都畏惧吕壹,都招供说是听到刁嘉诽谤之言,只有侍中是仪说没听到过。孙权又下令逮捕是仪,日夜连审,诏令愈来愈严厉,群臣吓得连大气都不敢出。是仪在受审后回答说:“如今刀锯已压在臣的脖子上,臣下怎敢为刁嘉隐瞒,自取灭亡,成为对君王不忠之鬼!但是知与不知当有始未。”他据实回答,毫不改口。孙权发现是仪是个奉行大义的君子,于是将其释放。因此,刁嘉也免遭处罚。

是仪宁死不说谎言,不无辜陷害刁嘉,可以称为仁义道德的典范。孙权能够洞察是仪的可贵之处并予以重用,也不失为一代明君。

廉洁勤政,鞠躬尽瘁

嘉禾三年(公元234年),蜀汉丞相诸葛亮去世。孙权留心西部事务,派是仪出使蜀汉,借吊唁之际,重申固守盟约,共御曹魏。回吴后,孙权授是仪为尚书仆射(东汉尚书仆射为尚书令的副手。魏晋以后令、仆同为宰相之任),还请他做爱子鲁王孙霸的师傅。

南王和鲁王初次受封,是仪以本职兼领鲁王王博。是仪认为二王地位太高,很不好。于是上疏说:“臣认为鲁王天生具有高贵的品德,文武兼备,当今妥善的办法是,应当派他镇守四方,作为国家的屏障。宣扬他的美德,广泛显耀其威望,这是国家良好的制度,全国人民的期望。只是臣下言辞粗俗,不能完全表达出这些意思。我认为对二王的地位应有所降低,以端正上下的等级秩序,申明教化的根本。”接连上书三四次。

作为王博,是仪忠心耿耿,动辄规谏劝止;对上勤勉,对他人恭敬。他不治自家产业,不受人恩惠,所居的房子刚够自家居住。他有位邻居盖起大宅院,孙权外出时看见了,便问这所大宅院的主人是谁,左右随从回答说:“大概是是仪的家。”孙权说:“是仪很俭朴,肯定不是。”一询问,果然是别人的房子。

是仪就是这样被孙权所了解信任。他从不穿华贵的衣服,不吃讲究的饭菜,能够忍受清贫,家中没有储蓄。孙权听说后,亲到他的家中,来看看他们吃的饭菜,并亲口尝过,非常感叹,当即增加他的俸禄和赏赐,扩大他的田地、宅邸。是仪多次推辞,对这样的恩宠深感不安。

是仪经常向孙权提出建议,从不谈论他人的短处。孙权常责备是仪不谈论时事,是非不明,是仪回答说:“圣明的君主在上,臣下尽忠职守,唯恐不能称职,实在不敢以臣下愚陋的言论,干扰圣上的视听。”他为国家服务数十年,未曾有过过错。吕壹普遍告发将相大臣,唯独没告发过是仪。孙权感叹说:“假使人们都像是仪一样,还用得着法令科条吗?”及至病危,留下遗嘱要用素棺,以平时所穿的衣服下葬,务必要节约。

供稿:纪检办公室